讓我們先了解,濕疹與痱子的不同?
濕疹像是過敏性疾病,通常四季中都可能發生,尤其春夏更容易誘發,尤其台灣夏日悶熱、潮濕,更要注意;另外空氣中的粉塵或者塵蹣等都可能引起過敏或濕疹。
在母乳餵養寶寶時,若是媽媽吃下容易過敏食物(例如:牛奶、雞蛋、海鮮或肉品等),可能通過母乳引起寶寶得濕疹,對於剛出生後的寶寶更容易起濕疹。
發生部位:常見於身體臉部、雙頰、前額、眉弓、耳後,嚴重時也可能引發胸部和臂部。
發生型態:皮膚發紅,上面有針頭大小的紅色丘疹。可出現水皰、膿皰、潮濕、滲液,會形成結痂,結痂脫落後皮膚糜爛,癒合後成紅斑。
痱子較常發生在夏季,許多嬰幼兒在5、6月份就開始出現痱子,悶熱的環境下也因嬰幼兒代謝較為旺盛,汗液蒸發不順暢,汗液在排出不暢下就容易引發汗腺周圍發炎,尤其腋下、手肘、身體皺褶處。
發生部位:常見於身體多汗部位,例如:額、頸、胸、背、肘窩、皺褶處 等。
發生型態:針頭大小的紅色丘疹或丘皰疹,密集成片,其中有些丘疹呈膿性。痱子讓人癢、疼痛,有時還有一陣熱辣的灼痛等現象。
如何避免濕疹/痱子找上門,降低濕疹/痱子發生率!
痱子:
攝取充足水分、保持心情愉悅、著透氣衣物、保持肌膚乾爽、室內涼爽通風、外出注意高溫。
濕疹:
遠離過敏原、避免攝取過敏物、適度皮膚清潔、著透氣衣物、室內涼爽通風、外出注意高溫。